由於香港天氣較為潮濕多雨,土壤中的鹼性成分會隨著雨水而流失,加上酸雨的影響下,本地土壤大多呈現微酸性的狀態。
酸鹼值的測量中,pH值等於「7」代表中性,「少於7」 屬酸性,「大於7」則是鹼性。可見數值愈小愈酸,愈大則愈鹼。
土壤酸鹼值直接影響植物汲收各類營養的程度,因為每種元素都有它特定讓植物吸收的酸鹼值範圍 (主要是中性~弱酸)。大部份農作物最適合的是介乎 pH 5.5~6.5。除了少數植物(如芋頭)外,絕大多數的蔬菜在較低的酸鹼值時,都會因為難以汲取養分而生長不良。而且酸性土壤也不利於有益的微生物活動,從而間接地減低蔬菜質素。
土壤的酸鹼性不是永恆不變; 它隨著農作物的生長,汲收養分而變動,因此我們要定期檢查泥土的酸鹼度。
那如何測試呢?這裡介紹兩個超簡單又方便快捷的方法:pH試紙和pH測試儀。
在農田中抽取少量土壤,放在清潔的碗或杯內,加入200ml 的蒸餾水,剛好覆蓋泥土表面便可以,把泥和水攪拌,讓它們混合(土壤浸出液),把一條試紙沾到土壤浸出液中,等待1分鐘左右,細心觀察試紙的顏色變化; 根據標準色板的顏色,對比就可知道土壤的pH值。
若土壤過酸(pH值低於5.5),可使用石灰類材料來提升鹼度。但大家在使用石灰類物料前,可考慮先試行施放完熟堆肥。因為堆肥是十分有效並且較溫和的調節劑,能把土壤維持在微酸性的環境 (pH 5.5~6.5)。若使用後達到效果,那就不用使用石灰了。
堆肥施用量:每平方米 1.5 ~3.0 KG
若需要使用石灰物料,最好先等施用完堆肥後的一星期,讓堆肥有足夠時間發揮其效用。假如兩者(堆肥和石灰)同時使用,會產生化學反應,令堆肥中的氮肥轉成阿摩尼亞散走,浪費了營養。
石灰物料也有很多種類,施用量可參考下表,其中最建議使用的是苦土石灰,因為效果較緩慢,而且可以補充鎂元素。
施用石灰的原理是鹼性的石灰溶液與土壤混合,以達到調整pH的效果。但要注意石灰物料一接觸到水和空氣就容易結塊,對植物造成肥傷,所以均勻攪拌十分重要!
由施放到pH調整效果出現,大概需要7~10日時間,蔬菜亦應在這段時間後才種植。
施用方法:均勻散落在田間,再立即耕耘至20~30cm的深度,使其充分與泥土混合。
石灰物料施用量:每 1 平方米土壤約100g
鹼性土壤會因為過多的鈣或鎂元素,令電導度(EC值)上升,從而降低土壤保肥力,即使施用少量的肥料也會對農作物造成肥傷。
要改善鹼性的土壤,可種植一些偏愛鈣及鎂的蔬菜(如菠菜、紅蘿蔔、荷蘭豆(碗豆)等)。讓它們汲收土壤中的鹼性元素,當種植2~3次後,土壤的鹼度會明顯改善。
另外,你也可考慮使用泥炭土、氮肥、鉀肥或硫磺粉等材料,把土壤盡量調較回弱酸性的狀態。
©2025 版權所有 Buzztrees | 嗡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