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植物為我們的家居生活帶來綠意、清新的空氣和愉悅的氣氛。然而,它們有時會因為環境原因而受到各種蟲害和病害的困擾,其中真菌病害是最常見且令人頭痛的問題之一,亦是植物護理中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真菌病害的菌絲會在植物組織中生長,並從葉面吸取養分。當環境條件適合時,病原菌會形成孢子並釋放到空氣中。這些孢子會在空氣中飄浮,然後落在植物表面。一旦孢子附著在植物表面上,它們會發芽並進入植物組織內部,從而感染植物。它們可以迅速傳播並對植物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不及時處理,甚至可能導致植物的凋謝或死亡。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由真菌引起室內植物7種常見植物病害,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幫助你保持你的室內植物健康茁壯。知道這些技巧後,你就可以快速判斷植物的情況,受到那種真菌的感染和在變嚴重前立即處理, 將你的植物從病害中拯救出來。
最普遍令到園藝植物生病的有蟲害、真菌、細菌和生長環境不良(這不算是感染, 但也會出現葉黃、葉枯、爛根等類似病狀)等。昆蟲的話我們一般很易能分辨出,不過有時很小的蟲看上去也會是一點點的, 我們可以留意它們會不會動,或是用棉花棒碰碰它們,看看它們能否被掃走。因為感染性的病斑是會在永久留在葉上的。想了解蟲害的分辨方法,可閱讀:【室內植物常見蟲害】辨識及防治方法, 當中有詳細的介紹。
然而,要分辨植物感染的是真菌病害還是細菌病害,通常需要仔細觀察植物的病徵。
首先,真菌病害通常會在植物上形成綿狀菌絲、霉菌或子囊菌,並伴隨著顏色不同的斑點、病斑或粉狀物。真菌病害還可能在植物的花朵、葉片或果實表面形成霉層。而細菌病害通常會在植物上形成水浸狀病斑,顏色多為深褐色或黑色,有時還會有黃色或白色的分泌物,或會有。
其次,真菌病害通常是由植物上的真菌孢子感染植物組織,引起黃化、萎凋、裂開或死亡等症狀。而細菌病害通常是由病原細菌侵入植物組織,引起軟腐或疣狀病變等症狀。
所以,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看到有病斑、霉狀或粉狀的感染,那大多都是真菌, 細菌感染的特點通常都是有點水汪汪,軟腐的。明白了它們之間的分別後,我們來細看常見的真菌病害。
灰黴病是由Botrytis cinerea真菌引起。它通常呈現灰色霉菌狀,會影響多種室內植物,特別是多肉植物和花卉。出現灰黴病原因通常是通風不良和過度擁擠的植物種植環境。它的特點是會導致植物出現褐色腐爛的斑點和模糊的灰色霉菌。灰黴病偏好潮濕的環境,尤其在植物受傷或處於高濕度條件下更容易感染。它會在受傷的組織上繁殖,並在高濕度環境中迅速蔓延。它首先出現在植物的上部葉子上,然後迅速傳染到下面所有的葉子和莖部。其中一個區別灰黴病感染與其他黴菌的方法是它很快的傳播速度。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白粉病病菌會在植物葉子和幼嫩部位上形成一層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狀霉菌斑點。這些斑點通常出現在植物的頂部和新生葉子上,並逐漸傳染到其他部位。受感染的葉片可能會變黃、萎縮,並最終導致植物生長不良。白粉病同樣出現於高濕度的環境, 在相對濕度較高(50-90%)的環境下,特別容易發生, 主要影響葉片的上表面, 而且不需要明顯的水分或傷口來進行感染。
它由多種真菌屬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Erysiphe、Sphaerotheca、Leveillula和Oidium屬的真菌,可以影響各種植物,包括蔬菜、水果和觀賞植物。有時昆蟲們也是傳播疾病的媒介之一, 因為它們若到訪過受感染的植物,便有可能把孢子帶來, 特別是蚜蟲,如發現有蚜蟲,也應進行蚜蟲防治。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霜霉病是由屬於Peronosporales目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它在植物葉面上先形成灰白色或黃色的小斑點,再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的霉菌絨毛病斑。通常在濕潤環境下發生, 當環境濕度高且溫度在15°C至25°C之間時,病原菌最容易生長和傳播。由於它的病原菌需要植物上的水滴或水蒸氣作為傳播媒介,因此葉面濕潤環境是霜霉病感染的關鍵。
霜霉病的病徵表現在植物葉片上,具體病徵可能因植物種類和感染程度而異。一般而言,霜霉病的病徵包括:
處理方法:
如果大家喜歡從植物種子開始種植, 慢慢看著它發芽成長, 那就要特別注意猝倒病了。猝倒病是一種由多種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包括屬於Rhizoctonia、Pythium、Fusarium和Phytophthora等屬的菌種。這些病原菌通常存在於土壤、種子和種植介質中。它主要發生在幼苗期,在高濕度和高溫度的環境下更易傳播。
它會導致幼苗在發芽後突然枯萎和死亡,受感染的幼苗會從莖部近地面處軟倒,可能會出現暗色病斑。所以如果你發現出現問題的都是幼苗,那就很大可能是猝倒病了。猝倒病的病原菌主要存在於種子、種苗和種植介質中,當幼苗發芽時,病原菌侵入幼苗組織,破壞幼苗的生長點和莖部組織,導致幼苗無法繼續生長。
猝倒病還有些特別的病徵: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炭疽病的症狀與它的名字一樣,一開始時在植物的葉子、果實、莖幹等部位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黑色或深褐色斑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病斑邊緣可能變成灰白色或紅色,後期斑點中間部位凹陷,底部會脫落,形成一種瑞士芝士般的效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屬於Colletotrichum屬,這些真菌喜歡在潮濕和溫暖的環境中生長繁殖,並透過植物的傷口進入植物組織中。
預防措施:
大家常說的葉上小黑點應該都是葉斑病了。它可以影響多植物,包括蔬菜、花卉和觀賞樹木等,它的特徵是會在植物的葉子或其他綠色組織上引起小型至中型的斑點。這些斑點會有不同的顏色,如黃色、褐色、黑色或灰色等。而斑點的形狀也多變,可以是圓形、不規則或橢圓形,有明確的邊緣,有黃色暈環,斑點會逐漸擴大並合併成大型的斑點
葉斑病的病原菌種類眾多,包括真菌、細菌和病毒。常見的葉斑病病原菌屬有Alternaria、Cercospora、Septoria、Xanthomonas等。而造成葉斑病傳播的通常是潮濕和通風不良的環境,特別是高濕度和多雨的季節。
如果植物組織上有傷口,如葉片上的割傷、裂口或昆蟲咬傷,就更易為病原菌提供了進入植物組織的入口,而通風不良的環境會增加植物組織表面的濕度,有利於病原菌的生長和病害的發展。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顧名思義,根腐病主要引起植物根部腐爛,導致植物因不能吸收水分和營養而生長衰弱和死亡。我們會看到植物的根部出現褐色或黑色的腐爛情況,根部組織變得軟弱且易斷,也會散發出腐爛的氣味。植物的葉片出現黃化,顏色變淡,生長緩慢,可能會出現枯萎和落葉的現象。
根腐病的病原菌包括多種真菌和細菌,最常見的是屬於Pythium、Phytophthora、Rhizoctonia和Fusarium等菌屬的真菌。根腐病與土壤濕度過高和通氣不良有關,過濕的土壤使得根部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而且提供了真菌生長所需的濕潤環境, 所以就會使根部變弱,根腐病的病原菌可以通過土壤中的孢子或病原菌體進入植物的根部組織。
受傷的根部更容易被病原菌感染,因此我們如果要修剪植物根系時要確保根部放於空氣流動的地方數天讓傷口痊癒才放回泥土中。
預防措施:
處理方法:
植物病害對於我們喜愛的室內植物來說是一個常見的挑戰,但透過正確的識別和適當的處理方法,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這些真菌性病害。保持植物的健康狀態是防止病害發生的關鍵。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適當的營養、適時澆水和通風,可以增強植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風險。
大家可能都留意到,如果植物受到真菌病害的侵害,我們採取行動其實都差不多,因為不論病菌的種類,原則都是隔離和改善種植環境。常用的處理方法可能包括剪除受感染的部位、使用有機生物性防治劑、保持植物周圍的乾燥和清潔等,化學殺菌劑我們就不在這介紹了,大家若有需要,可以到嗡嗡樹的除蟲用品的供應商頁面尋找或到附近的園藝店,通常一跟他們說出病害的名稱,專家們就能立即介紹適用的產品給各位。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密切觀察植物的健康狀態,及早發現任何異常症狀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持良好的植物護理習慣和定期檢查,可以大大減少真菌病害的風險喔!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於植物病示的資訊,可以到USDA的網站上查看,上面有很多有用的資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