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奇跡,據推算距離現在已有4600年。我們今天只能透過遺址和歷史文獻得知古人的生活足跡。但如果告訴您,世上有一種最長壽的植物,它早在人類文明開始前已存在,一直陪伴著我們數千年的文化交替,甚至到今天還持續長高著,您有什麼看法!?
在美國加洲因約國家森林公園的白山(White Mountain) 豎立著一棵松科針葉樹, 當地人稱她為刺果松 (Bristlecone Pine) 。亞利桑那大學年輪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2013年利用年輪互定測量法,找到了她估計至少有5000年的樹齡。
數據顯示,世界上已知現存超過1000歲的古樹就只有數十棵。在台灣的阿里山神樹可能已有3000歲樹齡。可惜的是,她在1997年因雷擊、大雨而倒下枯萎,台灣林務局於1998年將它橫置原地,成為景點讓人觀賞。
更有趣的是,世上有些樹木即使地面樹幹部分枯萎了,只要根部還有生命,樹就可以依然吸取養分,長出新芽,形成樹幹。好像在在瑞典富魯賈萊特山脈的挪威雲杉,她的根部被測出有達到9550年齡,這個數字遙遠的無法想像……
如果相對於人或其它動物的標準來計 (某些昆蟲可能只有數天的壽命),樹木普遍都是非常長壽。在植物的世界裏,存活100年都是平常數字,我們熟悉的蘋果樹及梨樹的壽命都在200年左右,而銀杏、雪松等更可生長數千年。
為什麼可以這樣呢? 這當中有很多原因。英國植物專家馬克·戈什(Mark Gush)解釋說,樹木能夠活到如此高齡與其緩慢的生長速度、細胞適應能力有關。
一項研究發現,老松樹的枝條生長速度與年輕樹的枝條生長速度大致相同。緩慢而穩定的生長使樹木更長壽。有科學家調查了超過110 個品種和超過 70,000 個不同的地點 210,000 多棵樹,他們發現生長緩慢的物種通常壽命很長。例如狐尾松可以活 5000 年!平均而言,大多數樹的壽命為 200-300 年。
植物有分散而獨立的核心部位,不會因為被吃掉或砍掉某一部分而即時死亡。很多人很好奇; 為什麼那些古樹樹幹明明中空了,穿了一個大洞,仍然能繼續生存成長?這關乎到樹很特別的生理結構。對於樹木來說,沒有一個部位會一失去就即時死亡。除了它本身有再生能力、可重生失去的器官外,它的營養和水分運輸是依靠最樹幹外層的木質部(xylem)和韌皮部(Phloem)垂直獨立向上運輸。即使樹的中心已經腐爛。邊材中的維管束的細胞仍可將水和礦物質從根部輸送到樹的各個部分。
植物運輸水和營養時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只有向上的方向。所以,有時我們會看到只有某一部分的枝條枯萎,這可能是由於負責該枝條的根或維管束出現問題,而其它枝條則繼續獨立正常運作。
由於植物不能隨意走動,它必需在原地對抗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如疾病、環境變化)。就我們目前的了解,植物會在成長過程中,會因應環境變化而產生過百種保護性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包括抗氧化劑、抗菌劑以及可以抵禦極端天氣和其它環境壓力的植物荷爾蒙等,以幫助它們抵禦捕食者、細菌、真菌以及抗旱等。
植物有別於動物的是; 植物每個生長周期都會保留分生組織細胞(meristems),就像我們的幹細胞,用作失去或受損器官時產生重新的部分。植物的根尖、芽等都有分生組織細胞群,這些細胞負責植物的生長和修復損傷。植物可以根據環境選擇分裂與否。當水分充足而且氣溫適合時,會激活其分生組織並長出新的枝條。然而,如果天氣乾旱、太熱或太冷時,這些細胞可能會休眠,直到有足夠的資源再次生長。
樹木長到那麼高,必然會很當風。要完美地抵擋日常風力亦是長壽的要素之一。樹木原來可以自行調節生長結構來優化它的支撐能力。例如如果樹木感應到自己生在在斜坡上,它會自然加強上方根部的生長,用來拉住整棵樹,避免因不夠力量而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