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什麼噴藥後會引致植物焦枯? 其實原因是施用的農藥噴霧劑或溶液當接觸到植物細胞後, 會影響細胞成分(如葉綠體),抑制葉子的功能和呼吸,有時更會去除了提供保護的蠟質角質層,干擾植物的荷爾蒙系統並導致根部的滲透失衡。這一連串的反應就像是我們人體中毒一樣, 會出現不同的中毒跡象。
同一款的農藥, 在不同植物身上時,可以有很大的反差,某些品種對特定農藥會較敏感。其他影響因素還有環境壓力(如乾旱、霜害等),也會使植物容易受到化學損害。即使是無毒的驅蟲劑,如殺蟲肥皂和園藝油,如噴灑在受傷或敏感的植物上時,也會導致藥害——尤其是在天氣炎熱、潮濕和陰天時, 因會使葉面濃度提升及延長農藥留在葉面的時間。
藥害分有急性藥害和慢性藥害。急性藥害發生在施藥後較短時間,由數小時至數天內。農藥藥害在觀賞植物上以多種方式出現,但有5種最常見的症狀:
慢性藥害則是會經過較長時間才有明顯症狀。如植株矮化、果實變小,花芽成長緩慢等。不過我們家居的盆栽大部分都不會長期使用農藥, 所以面對慢性藥害的情況較少。
以下是有助於減少植物毒性的一般規則或指南:
如果需要使用殺蟲劑,請務必按照標籤說明來使用。如是自製的有機家用驅蟲劑,也可以參考上述的注意事項。當昆蟲或疾病損害蔬菜植物時,您可將受損部分剪掉而不需用農藥,然後再換一個適合的環境。
受藥害影響的植物通常可以通過比較噴灑農藥後植物的新葉與老葉來診斷。隨著植物的生長,藥傷痕跡會留在老葉上,新葉看起來會很健康。此外,靠近噴霧器的植物比遠離噴霧器的植物殘留更多農藥,出現的損害亦較多。
藥害可能需要幾天到一周的時間才會一下子出現,並且在是有規律的分佈。相反,由病原體引起的症狀需要較長時間發展和病斑是隨機的,找不到上述的規律。
©2025 版權所有 Buzztrees | 嗡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