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和蝸牛喜歡幼嫩的植物。新萌芽的幼苗和成熟作物的柔軟部分通常是它們的目標。萵苣、嫩草本植物(如羅勒) 以及觀葉植物(如玉簪) 也很受歡迎。當蛞蝓和蝸牛進食時,它們會形成不規則形狀的大洞。與其他昆蟲經咀嚼後留下粗糙、不平整的邊緣不同,蛞蝓和蝸牛留下洞的邊緣是非常光滑。蛞蝓和蝸牛還喜歡以多汁的水果(如草莓、蕃茄、柑橘) 作為食糧,但它們不喜歡濃味的香草(如迷迭香)。
因為蛞蝓和蝸牛主要在夜間覓食,所以日間不易被察覺,葉上的咬洞和黏液痕跡可能是它們出沒的蛛絲馬跡。這些貪吃的小生物每天可消耗數倍於自身重量的植物。春季和晚秋那潮濕、溫和的天氣是蛞蝓和蝸牛覓食的黃金時間。
大多數花園的蛞蝓和蝸牛是灰色或深啡色。它們都是軟體動物,白天會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蝸牛有一個盤繞身體的殼,外殼能保護蝸牛免受高溫和敵人的傷害。隨著蝸牛的成長,它的外殼也會逐漸變大。相反,蛞蝓的殼已經退化,這是兩者最容易辨認的分別。蝸牛和蛞蝓都有兩條長長的觸鬚從頭部伸出。每條觸鬚的尖端都有一隻眼睛。
想知道詳細蝸牛和蛞蝓的分別?可參考
【蝸牛和蛞蝓的分別?】有關於蝸牛和蛞蝓的9個有趣問題
很多人都會問:“蛞蝓是從哪裡來的?” 它們是由於深色而難以於土壤被發現? 還是因為只在夜間覓食,所以日間會隱藏起來?
蝸牛和蛞蝓都是靠腳滑行來移動。它們會產生一種黏稠的液體,有助於腳部滑動,所以即使你看不到它們,但只要細心一點,你也會知道它們在哪裡。換句話說,在植物和周圍土壤上尋找黏液,就知道牠們的行蹤了,特別是早上最容易看到黏液的踪跡。
您也可以通過挖掘一個大概4寸闊 X 6寸深的洞來監測花園中的蛞蝓和蝸牛活動情況。用木板蓋住這些孔,然後在三天後檢查是否有蛞蝓。如果你看到很多,那您的泥土可能過濕了!
蛞蝓和蝸牛在潮濕的土壤或堆肥中產卵。它們的種群可以在涼爽潮濕的條件下迅速增長。
蝸牛和蛞蝓會吃植物。除植物外,蛞蝓也吃死去的動物,有時還吃蠕蟲和蝸牛。而蝸牛和蛞蝓的天敵有蛇、龜、蟾蜍、甲蟲和鳥類等。
在花園周圍放置淺盤啤酒,以引誘蛞蝓或蝸牛醉酒致死。或者將水與蜜糖、粟米粉、麵粉和發酵酵母混合來代替啤酒也可以。這些都是很好的誘餌。
有些蛞蝓和蝸牛有點耐啤酒,可能會從盤子裡爬出來。如果您發現這種情況發生,就用一個容器或罐,將瓶口切掉,盡量增加開口面積。沉入地下,使邊緣處於或剛好高於土壤水平,裝滿啤酒作為誘餌,增加牠們爬出來的難度。
缺點:2~3天要更換一次啤酒。
這是個物理性的方法,把尖銳的雞蛋殼碎和貝殼散佈在植物周圍,可以阻塞牠們前進,因為蛞蝓很怕尖的東西,會割破身體。
矽藻土是淡水湖/深海中的史前矽藻的精細研磨化石遺骸,經加工處理後可分為食品級和工業級。
矽藻土可用於多方面的防蟲,更可殺死內部寄生蟲。但使用時要非常小心,避免吸入磨料粉末。蛞蝓行過時會被矽藻土微細的尖角刺傷,但雨後需要更換,而且成本較高。有人說矽藻土與珍珠岩的作用相同,也值得一試。
前輩們經過觀察,發現蛞蝓不喜歡鹼性土壤,所以灑熟石灰、草木灰、礦渣、沙子和煤渣等在泥上對驅除蛞蝓都很有用。您也可撒到菜葉片上,但使用時要留意泥土本身及所種植物需要的酸鹼度。
一些植物例如大蒜、細香蔥、落新婦、福祿考(又稱天藍繡球屬)、山蘿蔔、萬壽菊、百里香和薄荷等,可驅除大多數的蛞蝓和蝸牛。在旁種植這些植物或製作提取物時,可能會發揮驅趕作用。
你也當然可以種一些對蛞蝓和蝸牛更有吸引力的植物;來一個聲東撃西。例如草坪洋甘菊的幼苗對它們來說是很不可抗拒的。讓牠們自動集中在一起,再慢慢驅逐清除。
劣質的羊毛廢料顆粒是羊毛製造過程的副產品。這變成了顆粒,您可以將其作為屏障散佈在作物周圍。
夥粒吸水後會膨脹,而蛞蝓最討厭有刺激性的小纖維。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顆粒會被降解成為植物的養分,十分環保。我曾用過這個方法,它在保護新種植的幼苗和多年生植物時的確很有效。
當蛞蝓和蝸牛吃掉一小堆或一圈的麥麩或玉米麩,會導致其身體乾燥和死亡。這是一個有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