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水種植物葉子變黃或出現根部腐爛等等的情況,卻無從入手真是很苦惱呢。要水種植物長久地維持健康的狀態,通常都離不開幾個重要的因素。我們只需要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植物變弱的問題所在。所以我們今天來談談「水種植物六個常見葉子變黃及根壞的原因」,讓大家可以跟着逐一分析,了解自家的植物究竟是在那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上一篇文章【懶人植物指南】15種水種的室內植物 淨化空氣及使家居及辦公煥然一新我們簡單地提及過水種植物的入門級養植方法,包括如何移植,水質選擇、植物固定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看看。而今天,我們就來談深入一點 — 水種植物日常關鍵種植的細節。
光照不足是室內水種植物最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我們必先了解自家植物品種對光度的要求和適應能力,才可根據它的特性,放在適合的室內位置。若擺放的範圍不適合、沒有提供適度的光照,植物就會出現枝葉徒長、節與節之間因而變得瘦弱、葉片多而細小、變黃、退色、甚至大量脫落。
我的植物是否耐陰?
室內的大多數的位置只有散射光,而窗邊受太陽直接照射的地方,我們稱為「陽光充足區」。一般水種植物根據光照需求,可分為以下三大類型:
水種植物雖然可以排除泥土栽種時水份不足的問題,但存在的問題就是水質變差及缺氧,使葉子變黃。水種植物隨著植物代謝生長,水中的含氧量會逐漸減少。同時,水質也會因植物的新陳代謝而產生變化。若觀察到植物根部出現以下的狀況,就需要處理水質了:
以上的情況均代表水質欠佳,提醒我們是時候要換水了。特別是在夏天高溫時期,微生物生長旺盛,加速了耗氧量和代謝物對根系的傷害。
有實驗顯示,隨著夏季氣溫高,水中的氧氣更易離開水面,引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在春秋季節時,水種植物大概可以一星期左右才換清水一次。夏季換水的次數則需更頻密; 大約2-3天換水一次。至於冬季,由於植物多處於休眠期,所以可隔 10-15天才換水一次。
水溶營養液由於會不停累積在容器中,所以當濃度過高時,就會對根系造成肥害,出現枝葉衰弱發黃、甚至令植物整棵死亡。
水種植物和泥種植物一樣會受病蟲害侵擾。最常見的有蚜蟲、介殼蟲和紅蜘蛛等。當過多的昆蟲吸取植物養分時,植物就會變弱變黃。所以要細心留意葉面和葉底會否粘有小昆蟲。若蟲害情況嚴重,可先把植物用水清洗乾淨,或使用稀釋洗潔精來噴灑葉面,再移至通風地方。
想了解更多,可參閱:【5種室內植物常見蟲害】辨識及防治方法
如果室內環境是經常開冷氣,就需要留意葉片尖端和邊緣位置會否有枯焦變黃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濕度過低,而引致葉片發黃。若發現此情況,在可行的情況下可為環境增加濕度,或定期向葉面噴水,或將植物移至較通風的地方。
植物的生長是需要在一定的溫度範圍來進行的,而水種植物除了剛才提及的水質、光照度、營養液稀釋度、環境濕度外,也與環境的溫度高低有密切的關係。
植物生長的三個重要溫度界線:
最低溫度、最適合溫度和最高溫度都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分界點,過高和過低會使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例如葉邊出現枯焦、葉片發黃脫落、停止生長甚至死亡等情況。
室內水種植物多數採用熱帶和亞熱帶的觀葉和觀花品種,最常出現的情況是冬季時溫度降低,造成傷害。
香港的春夏氣候都是比較適宜植物生長,但需要留意在冬天時候,若氣溫低於15度,就有可能使植物停止生長而變弱。
水種植物冬季保暖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選擇抗寒性較強的品種:
大家逐一比對再觀察,應該就不難找出植物現正面對的難題了,植物是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只要給它適合的生長環境,很快又可以回復元氣了!